一、基本情况
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依托百川集团与百川创新创业园区(载体),采取“龙头+孵化+辐射”的工业合作化发展路径,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吸引、培育了230多家中小企业,打造企业发展共同体,探索多链条全面融通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具体表现为百川开放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资金融通、品牌嫁接、后勤保障、公共技术等八大平台化的融通发展生态子系统,共同体内的所有企业共享高价值资源,以数据和资源赋能中小企业,助力中小企业在百川工业合作化过程中实现快速迭代发展,形成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共生共赢的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培育全链条创业服务能力
百川融通发展载体致力于打造立足唐山、辐射全省、国内一流的融通发展服务综合体,已具备从创客空间、孵化器到加速器,从研发、实验到中试生产的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百川融通发展载体建有面积1300平方米的创客场地、35000平方米的孵化中试场地、120000平方米加速场地等三大空间,满足各层次入驻企业(团队)发展需求,能够实现从创意到产品的全链条服务。从创意到产品看似一步之遥往往困难重重,通过载体提供从创客、苗圃、孵化器到加速器的全链条服务过程,载体入驻企业英莱科技快速发展完成B轮融资,鹰眼智能、新禾智能等企业通过完整孵化链条培育均已独立投资建厂,唐山威程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成功被河钢集团收购。
(二)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
百川融通发展载体通过政企合作,打通了政府渠道和企业资源。办公场地按标准装修,办公网络、桌椅按标准配置,入驻机构企业(团队)拎包入驻,有效节约了创业时间和资金成本。载体保姆式服务还包含提供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工商代办、餐饮会务、商务休闲、车辆使用等完备日常服务。美国莱斯大学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电磁散热器”是一项颠覆传统轴承风扇散热的高新技术项目,通过载体保姆式服务引进落户唐山。“电磁散热器”项目创意虽好,但原组装方式并不适合量产化的流水线,入驻载体后,百川工业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时帮助其对组装方式进行工艺改进,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量产。
(三)注重公共基础服务
百川融通发展载体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将公共基础服务能力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进驻了多个能够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开放共享高端数据库资源,涵盖7200种外文电子期刊、11000种中文电子期刊,每年亿元的投入及时更新完善,面向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免费服务,广受欢迎。省科技厅批准在载体设置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站,已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191项,合同总额79.2亿,技术交易额44亿,完成科技查新1067项,检索455项,成果评价78项,在全省登记站点中位列前茅。载体还先后举办知识产权沙龙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政策培训、科技知识讲座、高新技术项目对接等公益活动400多场次,服务企业1万多家次。
(四)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百川融通发展载体先后引进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咨询、法律事务、财税管理、资产评估等京津高端服务资源为主的30余家各领域服务机构入驻,初步构建了具备技术转移、研究开发、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咨询、创业辅导等服务功能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健全了创新服务体系。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已帮助科技型企业代理申请专利600多件,受理知识产权纠纷10多起,服务企业实现专利质押贷款融资近4亿元。
三、取得成效
百川融通发展载体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级制造业“双创”平台示范试点项目。目前,百川载体内入驻企业150余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载体直接服务企业230余家,服务辐射域内中小企业1000余家。载体拥有签约创业导师47人,签约技术专家50人,签约各类服务机构30余家,载体内拥有检验检测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中试基地、科技条件设备共享平台等11个专业公共技术平台。
百川融通服务自2015年开展以来,通过服务模式创新,载体中服务企业数量由30家增长到150家,年平均增长49.53%;服务企业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1500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2亿元,平均一年翻一番;从业人员由300人增长到3000人,五年增长十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增长了9倍;76家企业由微型企业升级为小型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家。在融通发展的模式下,载体培育中小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创新点分析
(一)整合“工具箱”,建立八大服务平台
百川融通发展载体在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整合出特色“工具箱”,构建起“八大特色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将龙头企业优势资源共享动态匹配给中小企业。保证载体内企业在研发、生产、采购、营销、资金、品牌、后勤以及技术环节上实现价值的共创共享。满足中小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个性需求,实现发展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引导中小企业进入成长快车道。其中,“生产制造平台”利用百川现有两大生产基地和生产设备为企业提供生产加工、安装调试、设备维保等一系列服务;“设计研发平台”利用百川工业设计研究院200余名设计研发人员为小微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升级等服务,同时引进中科院、西安交大、西南交大等科研院所作为技术补充;“物资采购平台”让中小企业融入百川每年五亿元的物资采购体系,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二)按下“快进键”,推进产业生态内共创共享
百川产业生态内的“共创共享”是通过创新能力共享、制造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共享、产研对接与产业集聚,推动大中小企业形成从单打独斗走向共创、共享、广域协同的新局面。在坚持创新驱动基础上,共享发展不仅仅是分享,而是构建一个消弭竞争界限、分解竞争关系,打造全新合作伙伴关系,塑造命运共同体、共生产业生态,寻找全新的成长生机,实现生态系统中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百川充分发挥共享共创平台的牵引作用,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依托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和产业生态优势,最终实现共享制造落地和规模化发展。比如:入驻企业英莱科技,其激动视觉系统受到百川智能重视,双方共同研制了激光除锈设备,并成功应用到动车检测产品。
(三)开采“新动能”,探索工业合作化模式
所谓工业合作化模式,就是为破除中小企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问题,通过加强协同创新、融合赋能、生产非标设备为主要的突破口,百川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资源共享、服务集成”的发展思路,构建集“技术撬动、金融推动、产业拉动、企业联动”于一体的全方位工业服务体系。其合作化模式具体可细化为组织模式、创新模式、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四个部分,并通过这些细化模式让基于产业生态共享的大中小企业组合成企业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并最终实现生态圈融通发展。
(四)创新“新金融”,开设保函服务
为解决中小企业在招标过程中由于资金难题被迫放弃发展机会的困境,百川创新升级资金融通服务平台、开设保函服务。2019年,百川提供1亿的授信额度,与交通银行达成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开立银行保函服务。2022年,百川再次将授信额度提升至2亿元。该服务解决了企业的发展难题,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提高了载体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