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工程机械产业是国之重器的脊梁产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标志性产业。近年来,徐州经开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以“打造全球工程机械之都”为目标,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招引高端项目、提升创新能力等有效措施,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品牌效应及社会影响持续扩大,已成为全国工程机械生产及服务企业最多、综合规模最大、品种覆盖面最广、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工程机械制造研发基地,基本实现了集约化、柔性化、智能化生产。
徐州经开区工程机械产业链主要围绕核心企业进行配套服务,形成了以徐工集团、卡特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海伦哲、徐州巴特等企业为核心,世通重工、东岳机械等创新型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构建了整机与零部件制造、生产与租赁、销售服务相协同的完整工程机械产业链,特别是在产业服务方面打造了涵盖创业孵化、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大数据互联互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行业标准制定、外贸进出口等功能的产业服务平台链。
二、主要做法
(一)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
徐州经开区以用户为中心、共同利益为纽带、市场机制为保障、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使命,发挥徐工集团牵头作用,联合中航力源、江阴兴澄特钢、圣邦液压、徐州威卡等产业链上下游技术领先企业,汇聚国机重工、柳工、山推、恒立液压、南高齿、浙江大学、北京理工等行业骨干主机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知名高校院所,集聚行业优质国家级创新平台,全生命周期收集产业链终端用户技术需求,共同组建“龙头引领+配套协作+院校协同+用户支撑”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协同创新联合体,加快以“重大工程成套技术解决方案和高端施工装备需求”拉动技术创新,实现“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精准对接,打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创新成果孵化转化、技术扩散和商业化的链条,形成网络化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1.构建工程机械标准体系。形成了包括通用技术、设计、工艺、生产过程、信息技术等八大领域的工程机械标准体系,纳入2520条基础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工程机械直接相关标准覆盖率100%,促进了区域产业链内标准共享。
2.推动技术标准协同创新。以先进标准为抓手,吸纳外部技术,引领技术创新,研制了20项油品技术企业标准、6项焊接工艺和质量检测企业标准、52项企业数字化研发方面的技术标准,特别是研制的25项再制造技术标准,填补了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技术标准的空白。
3.提升标准制定影响力。支持试点企业建设国标分技术委员会2个,发布4项国际标准(其中主持2项),主持制定43项国家标准(其中发布26项)、23项行业标准(其中发布14项),超额完成任务,特别是徐工凭借突出的国际标准性成果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三)打造重点产业服务平台
推进徐工Xrea汉云工业互联网等平台建设和开放共享,鼓励制造企业拓展前端和后端的增值服务,提供远程运维服务、智能升级服务、系统集成服务,从生产型制造迈向服务型制造。大力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企业制定或参与制定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方面的产品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推动检验检测服务向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检测技术集成延伸,推动专业类检验检测机构围绕细分行业领域,开拓产品改进、检测方案优化等服务。
(四)搭建重点物流平台
大力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直接为制造业供应链服务的嵌入式物流、与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融合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合理布局物流、仓储、分拣、零部件等配套协作基地,依托徐工智联智慧物流园等一批服务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物流服务平台,打造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租赁、物流和配件基地。
(五)建设供应链金融平台
为加强对供应链中小企业的信贷及服务支持,落实国家普惠政策,切实提高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及经营发展质量,打造互利共赢的工程机械全产业链,徐工财务公司针对供应链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工作采取了专项的差异化绩效考核,降低了利润率指标要求,同时在定价方面给予特别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徐工财务公司认真落实尽职免责制度,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对因疫情影响形成的不良贷款,对经办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给予尽职免责考核。徐工财务公司作为徐工资金管理及产融结合平台,不断加大信息系统投入,强化金融科技建设,在2020年度先后完成了核心业务系统变革升级、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直连、“徐工财易签”电子合同系统上线工作。
(六)高效率带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依托全球化、智能化、绿色化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通采购、物流、生产、营销等环节,促进上下游同盟军业务高度协同与提升,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实施成本精益管理、供方帮扶、联合技术创新攻关、管理体系优化完善等核心举措,带动供应商、承运商共同成长,并通过优化供应链各环节带动供应链总成本的降低,持续打造战略协同、技术质量协同、产能协同、竞争协同、信息化互联互通的战略配套体系和能力。借鉴先进国际体系标准管理理念,积极为技术部门推荐优质零部件供应商的成熟设计和商务方案,鼓励供应商开展产品研发早期介入,全流程参与新产品试制前准备、价格审核、取样试制、量产前评估到批量生产,带动工程机械领域中小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助力中小企业加快质量管控、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取得成效
徐州经开区的工程机械产业链完整度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处于高水平方阵,目前已成为全国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最多、综合规模最大、品种覆盖面最广、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工程机械制造研发基地,全面覆盖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起重机械等20大类主机产品,以及液压件、回转支承、结构件、驾驶室、铸锻件等100多个系列近330个品种的基础零部件产品。工程机械产业链已形成了“原材料—零部件—主机—后市场”全产业链紧密协作关系,实现专用底盘、驱动桥、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全面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价值链位置。
四、创新点分析
(一)完善产业结构,强化补链延链
以徐工集团“珠峰登顶计划”为引领,整合上下游资源,大力开展招引培育。一是补齐上游短板,重点发展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的材料行业、电机行业和零部件制造业;二是做大中游规模,围绕二十大工程机械核心产业,巩固提升挖掘机械、起重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桩工机械、铲土运输机械、高空作业机械、混凝土机械等八大优势产业,布局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农业机械三大潜力新兴产业;三是拓展下游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后市场服务、再制造服务。
(二)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企业良性竞争
以淮海经济区为中心,联动区域内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发展重点,形成工程机械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联盟,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加快建成一批集聚程度高、产业配套能力强、创新创业环境好、市场辐射带动强的特色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共生共赢的工程机械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
(三)聚力科技创新,推动“智改数转”发展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参与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系统梳理工程机械关键共性技术,组织开展一批重大技术攻关和研制赶超工程。加强与上海、北京、南京等创新资源集聚地开展工程机械专业领域的大院大所合作,推进创新成果在徐州转化应用落地。努力实现企业创新推动价值链攀升,产学及产业合作推动技术突破,创新中心助力产业升级,创新资源配套支持产业升级的良好态势。